——记汽车东站调度员诸葛淑清
她个子不高,能力不小,说话做事分寸得当,雷厉风行;她急旅客所急,想旅客所想,面对车主的刁难和旅客的抱怨,笑脸相迎,以“礼”服人;她头脑灵活,反应迅速,面对突发状况不焦不躁,沉着应对;她工作细致,节假日的车辆调配,提前做好安排,预想到的情况事先做好计划,调度室的日志中写满了她当班时的工作记录……
她就是诸葛淑清,汽车东站的一名普通调度员。诸葛淑清从事车站工作已经13个年头,从保洁员到检票员再到调度员,不同的工作岗位她都同样认真对待,“既然做了,就要做好。”她常这样说。
台上10分钟,台下10年功
有人说,站务员有什么技能!谁都能干。可是外行人也许不知道,做一名合格的站务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想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具备过硬的服务本领。从《道路客运规定》到车站《员工手册》,从普通话到简单的英语对话、哑语交流,方方面面都要牢牢掌握。诸葛淑清在家里上有老,下有小,既要照顾孩子,又要孝敬公婆,家庭负担比较重,学习起来比较吃力,但她为了提高自己的服务本领,克服了很多困难,利用所有业余时间学习客运知识。
有一次,汽车站来了一位聋哑人,从他的手势中,诸葛淑清了解到他要去义乌,便立即带他到售票窗口,并帮他买了车票,这位聋哑人当即就对她竖起了大拇指。
正所谓“台上10分钟,台下10年功”,正是平时一点一滴的勤学苦练,才使她有了高超的服务技能。
半年后,万元消费卡物归原主
两年前的6月,发生了一件相当传奇的事。一位老人找到诸葛淑清,对她说:“我在车上丢了一张超市消费卡,里面有一万多元。”
诸葛淑清感到事关重大,赶紧和同事一起去找那辆车。车是找到了,可是大伙儿反反复复搜寻,就是没找到那张薄薄的消费卡。
“你叫什么名字?能留个电话吗?以后万一找到了卡,我给你打电话。”老人没有回答,或许他对找到这张卡已经不抱什么希望,默默地离开了车站,什么都没有留下。
几天后,司机在打扫卫生时,无意中在车座的缝隙中发现了这张消费卡。可是,老人在哪里呢?车站通过媒体寻找,依然无果。半年后的一天,在熙熙攘攘的车站人流中,诸葛淑清突然眼前一亮:那不是半年前丢卡的老人吗?她赶紧上前叫住他:“你的卡找到了!”在做客运服务员之前,诸葛淑清当了9年的检票员,早已练就了看人过目不忘的本事。
尊重旅客,服务旅客
“尊重旅客,服务旅客”,这是诸葛淑清的服务承诺,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。2012年的4月5日是清明小长假前一天,当天下午车站的旅客特别多,眼见天色已晚,所有车辆都发完了,面对空空的停车场和候车室里100多名焦急排队乘车回家的旅客,诸葛淑清一方面积极联络车辆组织加班,另一方面仍然微笑着回答旅客的各种提问。19时30分,滞留的旅客先后都乘上了车,没有一名旅客投诉,没有一名旅客漏乘,也没有一名旅客退票。
21本退伍证
2012年11月23日清晨6点,诸葛淑清接到一个电话,电话那头是一位军人,听语气他心里十分焦急。就在前一天,他在汽车东站坐车时,一不留神把21本战友的退伍证落在车上了。这21位战友马上就要退伍返乡,正等待地方接收安置,没这些证件可要耽搁大事的。这名军人焦虑万分,彻夜未眠,一大早就找到了车站。
“你不要急,我帮你想办法。”诸葛淑清一边安慰他,一边着手找寻那21本证件。军人手中,只有一张车票,这是唯一的线索。诸葛淑清根据车次,联系了这一时段的当值驾驶员,对方说,没看见这些证件。
诸葛淑清不死心,她找到军人乘坐过的班车,亲自上车查找,21本退伍证,正静静地躺在行李架的一个角落里。那一刻,军人欣喜的心情犹如拨云见日,激动得一个劲儿地说“谢谢”。类似的事情,诸葛淑清记不清已经碰到多少回了。
把车票当请柬,视旅客为亲人
2012年春运期间,诸葛淑清在发往义乌的大巴上,见到一名旅客斜躺在椅子上,手捂胸口,面色赤红,上气不接下气,情况十分危急。她赶紧上前询问,旅客说是心脏病犯了,身上没带“救心丸”。诸葛淑清二话没说,立即到站外药店买来了“救心丸”,帮他脱离危险,旅客万分感激,她却说:“这种事碰到谁都会这样做的。”
在汽车东站,诸葛淑清就是一个爱岗敬业的典范,人称“二快二勤”:嘴快、眼快、手勤、腿勤,“宁愿自己辛苦点,不让旅客一时难”。这是诸葛淑清的心声,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。
18岁的儿子总是抱怨,过年过节,都是爸爸带他出去玩,从来没有一家人一起玩的时候。儿子最闲的时候,也是诸葛淑清最忙碌的时候,她看到小孩、孕妇、老人、残疾人,就帮助拎行李、搀扶。用她的话说是,把车票当请柬,视旅客为亲人。
诸葛淑清所在的岗位,经金华市直机关工委考核,被授予“共产党员示范岗”称号,她本人多次被评为站级、公司级先进个人称号,并荣获2011—2012年度浙江省“五一巾帼标兵”称号。(许 莹)